Office Of Mathematical Olympiad
關於我們
簡介
依教育部委託本校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– 數學系承辦之「亞太、歐洲女子暨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參賽計畫」來文辦理,並成立計劃辦公室-數學奧林匹亞辦公室。本辦公室主要功能在於「聯絡與規劃我國參與亞太數學、歐洲女子數學暨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與推廣事宜」。
本辦公室位置坐落於本校本校數學系館一樓M110室。
工作任務
- 我國與APMO、EGMO及IMO競賽主辦國之聯繫。
- 數學科試題之研發。
- 遴選及試務之執行。
- 代表選手之培訓。

IMO競賽
國際數學奧林匹亞(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),簡稱IMO,是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歷史最悠久的賽事。1934年和1935年,前蘇聯率先在其國內的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,並把這種數學競賽和體育競賽相提並論,冠以「數學奧林匹亞」的名稱,形象地揭示選手間智力較量的過程。
1959年,第一屆IMO於羅馬尼亞舉行,參賽國包括7個東歐國家。自此以來,除了1980年之外,IMO從未中斷。隨著IMO影響力的不斷擴大,參賽國也不斷增多,近幾年已達約100個。目前每個參賽國可派出最多6位參賽選手、1名領隊、1名副領隊和若干位觀察員。代表選手限制為未滿20歲高三以下,但不限制參加IMO的次數。
自第24屆(1983年)起,IMO試卷由6道題目組成,每題7分,滿分42分。賽事分兩日進行,每天參賽者有4.5小時來解決3道問題(由上午9時到下午1時30分)。通常每天的第1題(即第1、4題)最簡單,第2題(即第2、5題)中等,第3題(即第3、6題)最困難。理解題面不需要超出公認的中學數學課程範圍的知識,但是解題需要懂得很多超出中學課程範圍,但是又不屬於大學課程的知識。主要分為代數、幾何、數論和組合等四大領域。一般來說,IMO題目的難度較大,靈活性強,富於智巧。要解決這些問題,一般不需要參賽者具有高等數學知識(例如微積分),但需要參賽者有正確的思維方式,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基本功,堅韌的毅力以及一定的創造性。原則上,IMO不鼓勵選手利用超出中學範疇的數學知識與工具解決問題(但並沒有明確限制),並會在確定題目時充分考量這點。
APMO競賽
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(Asian Pacific Mathematics Olympiad)為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數學奧林匹亞競賽,簡稱APMO。
與其他奧林匹亞競賽不同,APMO由各會員國於大會規定時間(每年3月上旬)在國內自辦考場舉行,參與者不限,考試時間為4小時,題目共5題,接著再由這些試卷中挑選10份最佳者為該會員國代表選手,送至主辦國批改評分。
在所有參賽者中,成績為
- m+σ以上者可得到金牌
- m+1/3σ以上者可得到銀牌
- m-1/3σ以上者可得到銅牌
- 其中m是成績平均值,σ是標準差。
但是對於任一個國家:
- 金牌數≤1
- 金牌+銀牌數≤3
- 金牌+銀牌+銅牌數≤7
另外,如果有選手任一題得到滿分7分,或是任兩題得到5分以上,且沒有獲得任何獎牌,那麼將可以獲得榮譽獎。


EGMO競賽
歐洲女子數學奧林匹亞(European Girls’ Mathematical Olympiad),簡稱EGMO,是專屬於女性的數學科奧林匹亞賽事,在歐洲舉行但全世界各地符合參賽資格的女性皆可參加,代表選手限制為生理性別女且未滿20歲就讀高三以下。
第一屆EGMO於2012年在英國劍橋舉行,參賽國共19國其中16國為歐洲官方國家。隨著EGMO影響力的不斷擴大,參賽國也不斷增多,近幾年已達約60國。每個參賽國可派出最多4位參賽選手、1名領隊、1名副領隊和若干位觀察員。
EGMO題目及競賽方式與IMO相仿,競賽日期為每年四月,試卷同樣由6道題目組成,每題7分,滿分42分。賽事分兩日進行,每天參賽者有4.5小時來解決3道問題。